人生中第一座雪山实录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雪山是19年走318去稻城亚丁,途径四姑娘山镇的是眺望了一眼幺妹峰,当时还被云层厚厚的遮住,但也被其雄伟的身姿独特的形态所震撼,后续又进入稻城亚丁,看到了仙乃日等雪山,还尝试了第一次高原徒步(稻城亚丁长线,来回大致10公里,海拔上升1000米左右),瞬间觉得以前去过的景点都白去了,近距离接触雪山的压迫感,久久不能忘怀,回程的时候再次途径四姑娘山镇(这次四姑娘山四座山峰全部被云层遮住),碰到了很多攀登大二峰提前下撤的背包客,第一次意识到雪山攀登这项运动,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心里也种下了一颗种子
六年期间,也数次踏足高原,如青甘环线/西藏等地,感觉高反没想象中的可怕,在24年开始筹备雪山攀登,学习相关知识,采购装备等,在2025年2月,发现还有2天年假未用(如果不用到了2月底就会自动过期),那会儿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又不想浪费,便说去登个雪山吧,看了一眼全国的雪山,强度适合小白,且风景不错,正在开放的为数不多,最后选的是萨武神山。同时试探性的问了下高中同学,也是一拍即合,当天便定下了行程,购买了机票,支付了向导定金,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恍惚
一、萨武神山介绍
萨武神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抚边乡大坪村,是一座近年来在户外圈迅速走红的雪山,主峰海拔5380米,但从海拔5100 到5300这两百米属于技术路线,难度不亚于四姑娘山三峰,但配套不完善,当地人也很少上去过,当地便在5100附近设立了主峰碑,攀登者一般抵达此处视作登顶成功,除了5100的顶部,近年来又在对面开辟了难度更低的「萨武新线」海拔4900左右,本次选择的是主峰路线
藏区神山的概念:藏区雪山很多,但是能冠上「神山」/「圣山」的相对较少,此类山峰一般都带有其独特的故事与意义在,如被某位高僧降服过等
二、准备
因为有过多次高原经历,并未提前服用红景天/高原安等保健品,选择的是补铁剂(酸亚铁片),拉高自己的血红蛋白,服用前的血红蛋白是150左右,出发前未测过血红蛋白,但同队人测过提升在10个点左右,目测能到160~170左右,拉高血红蛋白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细胞运氧能力(仅供参考) 同时在过去一年里,户外登山频率明显提高了许多,基本上每月都有一次,如深圳七娘山/江西武功山/深圳阳台山等等,提前磨合了装备,但心肺一直是短板,在快速爬升陡坡时,明显的会喘
2.1 装备清单
装备名 | 用途 | 数量 | 重要性 | 自购/发放 |
---|---|---|---|---|
拓路者雪鹰2.0硬壳冲锋衣 | 外层冲锋衣,防水防风 | 1 | 重要 | 自购 |
迪卡侬MH500登山裤 | 外层冲锋裤,防水防风 | 1 | 重要 | 自购 |
黑冰750蓬松羽绒内胆 | 核心保暖层,上了垭口后用 | 1 | 重要 | 自购 |
拓路者摇粒绒抓绒 | 上雪线,垭口前用,到了垭口后需要加羽绒 | 1 | 重要 | 自购 |
拓路者羽绒手套 | 雪线后佩戴 | 1 | 重要 | 自购 |
拓路者摇粒绒抓绒裤 | 雪线后用,走起来下半身不冷 | 1 | 没啥用 | 自购 |
UTO 长袖速干 | 保暖+速干 | 1 | 重要 | 自购 |
折叠登山杖 | 最好自带 | 2 | 一般 | 自购 |
格里高利20L冲顶包 | 大本营冲顶使用,防水+好的背负系统 | 1 | 重要 | 自购 |
中帮登山靴 | 防水/防雪/防滑 | 1 | 重要 | 自购 |
美利奴羊毛袜 | 保暖,防止出汗打滑 | 2 | 重要 | 自购 |
迪卡侬保温杯 | 出发前用热水泡葡萄糖 | 1 | 重要 | 自购 |
可乐 | 登顶后来一口,迅速补充葡萄糖 | 1 | 重要 | 发放 |
充电宝 | 冲顶可不带,根本没时间玩手机 | 1 | 一般 | 自购 |
墨镜 | 暴雪必带,防止雪盲 | 1 | 重要 | 自购 |
驮包 | 除了冲顶日剩余物资都放驮包里 | 1 | 重要 | 自购 |
抓绒手套 | 山下使用,如果直接带羽绒,会出汗影响保暖 | 1 | 重要 | 自购 |
冷帽 | 山上风大,没有冷帽一吹就会很容易高反 | 1 | 重要 | 自购 |
能量胶 | 轻便,补充能量(实测不顶饱) | 2 | 一般 | 自购 |
冰爪 | 上雪线后需要用到 | 1 | 重要 | 发放 |
头灯 | 凌晨冲顶,需要用到头灯,建议自带。 | 1 | 重要 | 发放 |
但因为我本次共有4天假期,实际物资会比上面多一些,剩下的是一些平原地区的衣物。大部分装备可以租赁,但考虑到卫生与性能,还是选择自购。
2.2 注意事项
抵达高原后切勿大喊大叫/洗澡/剧烈运动,会增加高反的几率,身体如出现不适,如呕吐/头晕,一定要提前下撤!山永远在那里,这次不行,下次再来!
三、出发日
周五下午,出发前往成都,晚上19点左右就到了双流机场,与朋友吃了顿饭后,便回到酒店休息,因为是淡季,饭店人也不多,吃了顿很有特色的川菜,酒店价格也很便宜,200不到。
第二天周六早上7点半就醒来了,起床想吃点东西,结果发现成都很多店铺都没开门,转了一圈后又悻悻然回到了房间收拾行李,9点出门后店铺才陆续开门(羡慕这种松弛感),吃了碗肥肠面后,在花店买了束花,便前往天河路地铁站集合点。
中午11点左右,所有队友已经集结完毕,12点多采购完物资后,上车出发,前往四姑娘山镇
出发前再来一张合照!
接送我们的司机是阿坝州当地的师傅,我们称他汉族名字(杨哥),每个藏族同胞,大部分都会给自己起一个汉族名字,方便与外界交流
由于彼此都很熟路,所以从上车开始一车人就叽叽喳喳,满是对雪山,对高原,藏区的好奇,杨哥也乐呵呵的给我们讲解,途径映秀时杨哥给我们讲了08年512大地震的故事,瞬间有点恍惚,地震亲历者平静的再说出那段故事时,放佛又将我带回了那个中午。
杨哥说地震那会儿,他也还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小伙子,躺在床上睡觉,整个房屋都在肉眼可见的晃动,起初以为是没睡醒,后面发现是地震,全家人急急忙忙的往外跑,房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好在无人员伤亡,震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也很快的修了新屋。杨哥说阿坝州相比映秀/汶川,已经好太多了,前几年走318环线的时候途径过映秀,逛了汶川博物馆,缓了许久才缓过来。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过于渺小,但即使渺小,也要有挑战的勇气,那些年轻的官兵们,大部分只有十八九岁,正值年少,全都义无反顾的前往灾区参与救援。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伤痛实在太大了,山河破碎的记忆过于沉痛!
经过映秀后,我们发现沿途树立了许多水泥墩子,便问杨哥,这是要修高速吗,杨哥说这是未来成都到四姑娘山的高铁,当时小脑萎缩了下,雪山/高铁???这是能一起出现的吗?说到这里,杨哥也感慨了下国家对四川藏区的大力扶持,很多东西以前想都不敢想,比如以前出门只能走路,出门一趟得十天半月才能回家,晚上也基本上没电灯,现在高铁都要开进来了。
杨哥还提到,他平时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挖虫草,种青稞,还有放养牦牛,每头牦牛的经济价值在万元左右,但是一头牦牛从出生到可以出售,期间要三年的时间,出栏率远低于平原地区的黄牛,同时牦牛只能放养,天黑前还要翻山越岭赶回牛棚,碰到高原的雪季,还要高价采购草料,实属不易。除了上述收入来源外,杨哥还会兼职跑车,比如我们这次用的车,杨哥说也花了两三万改装,加了航空座椅/音响等,甚至还贴心的配上了自动饮水机,他们一般都是跑川西环线,远的甚至还会去到西藏,每次出门也是半个多月的时间,感觉他们的生活不像我们,除了上班/回家就好像没其他了,非常丰富多彩,从藏族的音乐就能看出来,旋律都非常的欢快(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
杨哥说,藏族人非常喜欢音乐,没音乐不行,比如婚礼,聚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都是唱歌跳舞,甚至能跳一个通宵。相较于我们汉族聚会的时候只有喝酒,劝酒,打牌,吹牛,简直不要好太多,想象下,在雪山下,大家坐在一起,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画面不要太美
后续又聊到子女教育的问题,他现在两个女儿在成都上学,一个已经在成都参加工作,他说自己从镇上搬到县上,也是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条件,希望他们以后可以自选择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进入了高海拔地区,即将翻阅巴郎山,这座山将成都的水气全部隔离了,所以山上到处都是冰霜+云雾,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向上,感觉自己仿佛穿梭在云端里(忘记拍了,当时以为是雾!)
翻越巴郎山最后一站是一个隧道,隧道这端天气是雨雪交加,但是当我们穿越隧道后,就抵达了四姑娘山镇,突然变成了晴空万里,雪山也突然出现在了眼前,车上所有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抵达四姑娘山镇后,我们在观景平台(猫鼻梁)暂作休息,此处是欣赏四姑娘山全景最佳的机位,来张全景图吧
总左到右依次是幺妹峰,三峰,二峰,大峰,四姑娘山藏语叫「斯古拉神山」,四座山峰都处于封闭状态(冬季防火),其中大二三峰,都是可以攀登的,幺妹峰目前记录在案的登顶人数仅有50人,虽然高度只有6000多米,但是一座高难度山峰,强度远超主峰等知名8000米级别雪山,享有「蜀山之后」的美名
在此处稍做休息后,我们便继续前往萨武,后面经过1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镇上,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很疲惫),进入向导家里,吃上了无限供应的牦牛火锅/一群人坐在大厅里聊聊家常,签署必要的风险文件以及领取第二天要用到的冰爪/可乐/袖章等
PS: 牦牛肉火锅很好吃!
饭后我们各自分房,收拾行李后便决定四处逛逛,相中了营地后面的一个小山坡,最后上山的仅剩四人,大家心里都在暗自打鼓,对明天的冲顶都有些许担忧
但我其实还好,因为之前有过高原徒步经验,除了感觉有点喘外,没其他的不适,爬上小山坡后也拍了一张(拓路者打钱),雪鹰还是很帅的
下山后早早回到了酒店洗漱(没洗澡,刷牙/洗脸泡脚),大概九点半便开始了入睡,和我一起的是阿城,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因为是同乡,也聊了许多。入睡前各自清理了下物资,收拾了明天要用的东西。 但两个人都有点睡不着,上半夜是我在打呼,后半夜是他在打呼,但后半夜大概11点多我就醒了,群里发现大部分都睡不着,全在硬撑着,哈哈哈
四、冲顶日
凌晨1点所有人在营地前集合吃早饭,确认装备等,有点太早了,所以我只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碗白粥,想着待会儿饿了用能量胶顶(犯的第一个错误!),等所有东西忙完后我们大概2点坐上前往登山口的车,这些车大部分是改装车,如五座的普拉多改成7座,再加上沿途都是盘山土路,非常颠簸,脑袋被颠的撞到车顶多次,这是我这趟行程最大的心理阴影
随着海拔升高,天气突然变差了,下起了大雪,但司机说,来都来了,试一试嘛,颠簸了一个半小时后,我们从2700的海拔到了3900左右的登山口,下车分配好向导后便着急忙慌的带我们上山,但我此时已经爆了一路装备了… 在吃早饭的时候葡萄糖口服液掉了,下车时的可乐也掉了(第二个大错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也为接下来埋下了伏笔
可以看到此时雪已经下了一会儿了
上来就是一段很抖的长上坡,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我们几个也都走散了,看着满山的灯光,大家都是同行人,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此时也是逐渐燃起来了,上完第一个长坡后,慢慢的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状态,我的向导则是相对其他向导更沉默寡言,说的最多的话是:你要走就走,你要停就停,你要下撤就下撤,就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当时有点不爽的)
经过唯一的一个横切后,来到了第一个绝望坡,也是最长的一个,再加上多日的持续下雪,雪融化成水,再结冰,冰上再被雪覆盖,路已经很危险了,你看着是雪,但其实下面是暗病,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向导便让我换上了冰爪,翻过第二个绝望坡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雪线,此时体感温度下降了许多,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穿上了羽绒内胆,整个人略显臃肿,再放下背包拿水就很不方便,请求向导帮忙取水的时候也是一脸不耐烦,说我怎么这么多事(更不爽了)
越往上风雪越大,寸步难行,终于在第三个绝望坡碰上了同队的 岳岳 一个抽象女生,此时她的状态也不是很好,一直和我说觉得没意思,很累,不想爬了,鼓励了一下她,别放弃,她的向导是个阿嬷,用登山杖拉着她在前行(请勿模仿),我们共同走了一会儿,因为节奏不一样,很快又走散了。
此时我的热水已经喝掉了一半多,人也逐渐有点不适,具体症状是很饿/很困,感觉眯眼10s就要睡着的那种,靠意志撑着,连续吃了两根能量胶后发现还是很饿,想去拿可乐却发现包里空空如也,便有点慌了,包里剩下的300毫升水不知够不够我坚持到登顶/下撤,但已经到了第四个绝望坡,翻过第五个就登顶了,硬着头皮继续爬
向导此时也在反复劝说我放弃,说我即使强撑着上去,也下不来的,休息的时候也在不断催促(能理解,休息时间太长了会失温)
好不容易翻过第四个绝望坡时,饥饿感更加剧了,包里还剩两根胶,但不敢吃,现在吃了下山怎么办?尝试着爬了第五个绝望坡,还是在5000米左右的位置选择下撤,此时山顶唾手可及,向导说,今天天气不好,你就算上去也什么都看不到,说我现在饿/困,就是失温,强烈建议我下撤。 处于对失温的恐惧,选择了下撤,找了个相对平缓的位置给我颁发了奖牌,心中虽然有再多的不甘,顶峰距离我就100余米,翻过这个坡后就能到,很想哭,很不甘。
决定下撤后向导态度突然好了很多,一路尬聊,走到第二个绝望坡回头看了下,天已经开始微微亮了
山顶上飘着的棋云,也仿佛是在招手对我告别,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但是想了想,山就在这里,这次不行,下次准备充足了再来!
随着能见度越来越高,想着既然来都来了,还是拉着向导合影了一张,虽然有再多的不满,但毕竟也是这个男人陪我走了数个小时
由于体力剩余还够,天气好转后,状态也大幅恢复,下山几乎没休息过,大概在8点左右成功下到登山口,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登山口的天气居然出乎意料的好
但回住宿的地方搞得大家都不太愉快,要等车满了后才会发车,在没信号的地方硬生生等了快两个小时,水也喝完了,陆陆续续同队小伙伴也都下山了,结果只有阿城/俊二,成功登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阿城顶着高反与感冒,俊二则是中途发生了一次滑坠(10米+)也登顶了,说不羡慕是假的。
回来后仔细的复盘了下,也咨询了身边有高山协作经验的大佬,得出的结论是,我碳水摄入不足,在高海拔犯低血糖了,根本不是所谓的失温。总之不管怎么样上山前,即使再吃不下,也要强迫自己多摄入碳水!
不管怎么样,这次登顶失败,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准备不充足,在高海拔攀登,更不能全依赖向导,关键还是自身的能力。
期待第二座雪山吧,毕竟山顶的风景,要自己爬上去亲眼看一看,这一趟旅程碰到的几乎都是年轻人,抛出去的梗/话题,基本上都能接得住,聊天的话题也很少有房子/车子/工作/娃,基本上都是与登山/生活相关的,比如成都哪里有好吃的,分享过往的攀登经验,趣事,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四、四姑娘山长坪沟
我们下山到营地已经下午一点了,简单的吃完饭后,踏上了了归程,同伴们因为没有请假,所以周日必须要赶回深圳,而我还有两天假期,于是临时决定在四姑娘山镇住一天,再逛一逛。于是在车上便预定了酒店与明日长坪沟景区的门票,在四姑娘山景区三个沟之间选择长坪沟是因为感觉自己还有一身的牛劲没使完,长坪沟22公里徒步正合我意。
抵达酒店办理好入住后,推开房门一瞬间被惊艳了,窗外就是雪山,躺在阳台上晒晒太阳,不要太舒服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把一些脏掉的衣服打包好,准备到了成都再清洗,顺便也洗了个澡,整个人舒服很多。由于昨晚一宿没睡,又经历了高强度运动,又睡了两三个小时,起来后在镇上闲逛了下,淡季的四姑娘山镇几乎没什么游客,空荡荡的
逛到下午六点决定去猫鼻梁观景台蹲守一次日照金山,便在酒店前台要了张小黄车的名片,注意:四姑娘山没办法打滴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叫车,起步价大概十元
花80元包了辆小黄车,来回镇上到四姑娘山镇(来回15公里左右),说实话,略贵 在观景台一直等到7点,天空还是乌云密布,咖啡店的服务员说,今天没有日照金山了,不由得有点失落 傍晚时刻的四姑娘山:
于是在咖啡店的文创区逛了逛,也没发现啥好买的,最后天快黑了,只能下山,推荐这家咖啡店,这个大玻璃外正对四姑娘山,很漂亮
第二日清晨,收拾好必要的物资后前往长坪沟景区徒步,一路上竟然碰到了数个泰国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长坪沟景区门票80元,相较于双桥沟的150,性价比还是挺高的,而且长坪沟是离四姑娘山镇很近的路线,几乎就是贴着山脚线走,同时长坪沟也是中国经典徒步路线长穿毕的第一天行程路线。
今天天气出奇的好,艳阳高照
景区内也没什么人,一路沿镇马道/栈道小跑,也近距离的拍到了幺妹峰
来都来了,合影一张吧
9点半进入景区,两个小时左右走到了木骡子营地,但此时天空又突然开始乌云密布,于是火速出景区,沿途还碰到了很多泰国友人,有几个拿着 TIKTOK 上的照片问我这座山还要多久,就是下图的 「婆謬峰」海拔5400米也是一座神山,而且属于进阶型技术雪山,我等凡人,看看就好
大概2点多,从景区出来,简单的吃完饭后,便坐上了回成都的大巴(长坪沟一定要早上进入哦,下午天气不一定会好,而且接驳车五点半就停运,停运后出来只能徒步六七公里),在成都待半天,启程返深,本趟行程也就结束了,虽然有许多不甘,但山永远在那里,顶峰的风景,我会亲自去看!